青少年追星调查:警惕饭圈思维侵蚀主流价值观
2020-07-07 来自: 方城县赵河镇超星学校 浏览次数:374
最近,半月谈杂志社对全国2万多名12岁至18岁中学生开展“青少年追星调查”。结合此次调查,半月谈记者又采访了众多粉丝、业内人士和专家学者,发现青少年粉丝群体易受人操控利用,饭圈互撕网暴、党同伐异的不良风气,容易对价值观尚未形成的青少年带来负面影响。
1
追星群体画像:低龄化、职业化
今年19岁的媛媛一年前到韩国读大学,而她学习韩语的初衷却是因为追星:“我3年前开始喜欢一位韩国明星,为了获取偶像更多的信息我自学了韩语。”
对于正读高中的小新而言,高 强度的学习之余,“混饭圈”是她缓解学习压力的方式:“明星不需要完 美,只要身上有能吸引我的闪亮点。看他的节目,我很放松很快乐。”
“哥哥很努力,即使生病也要在舞台上坚持完 美地表演,他一直激励着我。”高三学生小舒说,虽然很难亲眼见到自己的偶像,但是许多朋友都从偶像身上获得了奋斗的动力。
类似的“学生粉”数量庞大,近年来饭圈低龄化特点也越来越明显。此次调查问卷显示,有42.2%的中学生自小学就开始了追星生活,有52%的中学生追星时间在3年以上。
受制于自身财力和课业压力,学生粉丝对偶像的支持多处在“声 援”(公开发表言论表示支援,不付出或付出少量金 钱)层面。这些学生粉丝多数处于饭圈的底层,真正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是资源站站长、后援会高层等中坚力量,他们多数是成年人。
多名饭圈资 深粉丝介绍,过去人们对饭圈的印象是粉丝自发形成的自娱自乐的集体组织,如今许多明星后援会正在走向有组织、专业化的公司运作。饭圈内部存在不同派系,会因为经济实力、话语权、影响力等资源将粉丝划分为三六九等。
对于部分职业粉丝来说,追星是一份工作。27岁的偶像资源站站长林晓晓在社交媒体上有数万粉丝。她的日常工作之一就是紧跟偶像行程,拍摄他日常的照片和视频。
“这些照片发布到资源站账号上很受粉丝关注,如果粉丝数量达到一 定规模,还能接到广告。我还可以制作偶像的PB(photobook照片书)卖给粉丝赚钱。”林晓晓说。